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证 > 历年真题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试题精选

快考吧  发布时间:[ 2018-09-13 11:30:15 ]   发布人:wangting   【】 点击数:

导读:

各位考生: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已经结束,快乐考在此征集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希望今后考生可以积极参考。

  一、考题

  (一)试讲题目

  1.题目:《咏怀古迹(其三)》

  2.内容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基本要求:

  (1)了解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

  (2)设置朗读环节,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答辩题目

  1.赏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2.怎样理解“沉郁顿挫”的诗风。

  二、试讲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首先,让学生谈谈对王昭君的认识,由学生对昭君的认知(比如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等)引到杜甫笔下的昭君及其承载的作者的情怀。顺势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划分节奏,全班齐读。

  2.找同学说说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三)深入研读

  1.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

  2.王昭君为什么“怨恨”?作者自身在这首诗里又寄托了什么?再读课文,并结合全诗,鉴赏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小组探究)

  3.全诗围绕诗眼“怨恨”来倾述昭君之事,可首联似乎与主题关系不大,那么为何要写?

  4.有人说,颈联中的“空”字用得极好,那么它好在哪里呢?

  (四)拓展延伸

  本诗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那么作者为何要写王昭君的“怨恨”呢?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

  作业:为第五课的三首杜甫诗做个小结(包括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板书设计: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题

  三、答辩题目解析:

  1.赏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参考答案:

  这句诗是紧接着前两句的,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明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实则是寄托了杜甫的身世家国之情。

  2.怎样理解“沉郁顿挫”的诗风?

  参考答案:

  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有抑扬顿挫、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顿挫之间有紧密联系,是指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终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快考吧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快考吧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937751842,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