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知识

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要点(二)

快考吧  发布时间:[ 2018-09-28 08:40:06 ]   发布人:wangting   【】 点击数:

导读:

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要点(二)

  第2节: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社会化

  知识点:社会化概念(识记)

  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它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

  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终生社会化。

  再社会化(识记)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知识点:社会化的内容(识记)

  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4.培养社会角色

  知识点:社会化的条件(识记)

  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社会化的基础;

  2.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知识点:社会化的载体(识记)

  1.家庭

  2.学校

  3.大众传播媒介

  4.参照群体 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知识点:政治社会化

  知识点:道德社会化(领会)

  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它有三个方面:

  1.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这是道德中的认知成分。皮亚杰认为,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

  2.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的形式可能是直觉的体验,也可能是形象的体验亦可能是深层体验。道德情感的内容是指爱国情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

  3.道德行为: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高水平的道德行为来自道德习惯的养成。

  知识点:性别角色社会化(识记) 来源:考试大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

  知识点:语言社会化(识记)

  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语言是人们相互理解的手段,个体掌握一种语言后,才能接受社会习俗和态度,并以此塑造自己的人格。语言是个体联系他人与社会的纽带;同时,语言集中反映了文化,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因为语言中蕴含的知识、规范与观念必然对掌握这种语言的个体产生深刻的影响。语言社会化在个体社会化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知识点:社会角色的概念(识记)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个体都在此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演戏和表现自己,把握自我形象,达到一定目的。

  知识点:社会角色的分类

  知识点:角色扮演过程(识记)

  1.角色期待 采集者退散

  个体承担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招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

  2.角色领悟

  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按他人的期待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来进行的。

  3.角色实践

  角色期待与角色领悟的发展是个体实际表现的角色。

  知识点:角色失调(领会)

  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

  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

  知识点:自我

  1.自我的概念;

  2.自我的结构; 采集者退散

  3.自我概念的功能;

  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5.自我概念的测量;

  要点:自我的概念(识记)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镜我(领会)

  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断的反映。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自我概念是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我的。

  要点:自我的结构(识记)

  1.物质自我

  物质自我是其它自我的载体。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

  2.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

  3.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又被其意识到)的层面;

  4.理想自我

  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在其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动的原因。

  5.反思自我

  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这是自我概念反馈的层面。 来源:考试大

  知识点:身份

  1.身份的定义

  2.身份的特点

  要点:身份的特点(识记)

  1.客观性

  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这种地位是他人与公众认可的,因而是客观的;

  2.主观性

  身份以自我概念为表现形式,因为自我概念可以理解为个体对自己身份的意识;

  3.多重性

  个体在社会中往往具有许多身份,因为每一个体都有一个以上的社会地位;至于个体的处境的多重性更是显而易见的;

  4.稳定性

  某些身份如出身、民族、性别等是终生不变的;有些社会身份在一定时期也是相对稳定的。身份的稳定性对个体的心身健康与行为一致性是很重要的。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个体的社会地位往往有较大改变,个体可能失去自我。如失去时间较长,程度较重,对其心理健康是有害的;

  5.契约性

  现代社会,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身份是一种社会契约,它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个体应予履行。

  知识点:自尊

  1.自尊的概念;

  2.影响自尊的因素;

  3.自尊的测量;

  要点:自尊的概念(识记)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要点:影响自尊的因素(识记)

  1.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

  以下亲子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自尊:对孩子表现出慈爱、有兴趣、接受与卷入;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一致,双亲一致;尊重孩子,给予一定的自由;说服而不是体罚孩子。

  2.行动表现的反馈

  特别是成功行为的反馈可提高个体自尊水平。

  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选择那些适合个体,能取得成就或成功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能使个体获得的行动表现是正反馈,有益于增加尊。

  4.根据相似性原理

  正确进行社会比较在社会比较中如何选择坐标系是极重要的。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地位、身份相似的人与之比较,将使个体处于恰当的位置,会增加自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快考吧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快考吧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937751842,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在线咨询